2010年和“十一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
www.fjnjnews.cn 2014-08-06 10:52 来源: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
2010年和“十一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、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来闽来漳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,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抢抓机遇,开拓进取,集中力量大干150天,打好“五大战役”,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,圆满完成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据统计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,增长14%;财政总收入7.5亿元,地方级财政收入5.1亿元,分别增长6.7%和10.7%;工业总产值165.5亿元,增长20.8%;农业总产值54.7亿元,增长4.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.3亿元,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.9亿元,分别增长50.8%和55.1%;实际利用外资验资数3506万美元,外贸出口3.39亿美元,分别增长34.8%和14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.2亿元,增长13.7%;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.5%;金融机构各项存、贷款余额为51亿元和39.3亿元,分别增长22.1%和33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7481元,增长11.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0元,增长13.3%。荣获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”称号。 过去的一年,发展速度在“五大战役”中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进度加快。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实施30个项目,完成投资16.2亿元,占计划的105.8%。新增长区域建设战役实施72个项目,完成投资19亿元,占计划的133.8%。城市建设战役实施27个项目,完成投资1.2亿元,占计划的100.1%。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实施60个项目,完成投资22.2亿元,占计划的108%。民生工程战役实施55个项目,完成投资2.3亿元。在大干150天、打好“五大战役”的带动下,全县469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7.2亿元,占年计划的154.37%,其中县以上重点项目100个,完成投资47.7亿元,占年计划的107.9%,市以上重点项目36个,完成投资41.5亿元,占年计划的150.38%。 战役组织力度增强。出台项目审批、项目用地、招投标、工程建设等提速政策,简化程序、优化服务、提高效能、缩短审批时限。积极倡导“一线工作法”和“5+2”、“白加黑”,大力营造比学赶超、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。制定打好“五大战役”考核办法,加大治庸治懒力度,为战役快速推进强化机制保障。 过去的一年,发展方式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转变 工业发展提速增效。工业规模不断扩大,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个,完成投资16.6亿元,增长27.3%,其中57个项目建成投产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0家,总数达264家,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0.9亿元,增长22.2%,总量居全市第三;规模工业增加值37.3亿元,增长18.6%;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,总数达28家,实现产值94.5亿元,增长8.9%。主导产业不断壮大,“3+3”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26.2亿元,增长17.2%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6.3%;其中,装备制造增长17.9%,食品工业增长45.5%,印刷包装增长61.1%,新能源新材料增长34.6%。企业内涵不断提升,“6·18”共对接技术转让项目38个,总体成果居全市第一;实施10个技改提升工程,6个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,总数达6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.5亿元,增长18.4%;专利授权量51件,增长10%。新增省著名商标2个、省名牌产品5个。产品市场不断拓展,组织企业参加漳州名优产品(沈阳)展示洽谈会和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;全县规模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.9%,同比提高1.5个百分点。发展载体不断完善,积极推进高新区、丰田项目区、靖城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,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进展顺利;园区路网管网基本成型,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投入使用;新征土地1800多亩,引进项目36个,总投资44.8亿元,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。丰田项目区建设初具规模,新征土地1600多亩;靖城新区的靖城新大桥主体工程顺利完成。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68家,年产值26亿元,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;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,实现产值18亿元。南坑咖啡观赏园、有机茶观光园、茶叶大市场建设顺利推进,传统农业逐步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。大力推广金线莲等特色产业,南靖兰花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成为全国第三个花卉类驰名商标;传统农业逐步向特色品牌农业发展。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。投入2亿多元,基本完成福建土楼旅游接待中心一期工程、景区污水处理厂、环旅游大通道等土楼景区配套“十大工程”;万豪、忠南、湖滨等16家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。新增6家旅行社,总数达11家。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,荣获“省级优秀旅游县”称号,福建土楼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、国家级森林公园,有力地提升了南靖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。 过去的一年,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。成功引进万利太阳能科技等148个项目,总投资90亿元,其中,10亿元以上项目2个,亿元以上项目25个。 对台交流纵深拓展。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,完善《对台产业对接方案》,组织4批共60人次上岛推介招商,邀请台湾机械同业工会等6个工会来靖考察,洽谈对接项目20个,其中签约项目12个,总投资1.2亿美元。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(南靖)元宵民俗文化节、首届海峡两岸(南坑)咖啡文化节、东南地区海峡两岸(南靖)冬泳联谊赛,建设闽台亲情园,全年来靖旅游台胞2350人次,靖台经济合作和民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。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;推进村级公益事业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试点工作;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林权证发放率达87%。妥善解决南靖林化厂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。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。教育、卫生等事业单位津补贴、绩效考核等机制进一步规范,公务员、教师津补贴人均月增600元。 过去的一年,城乡面貌在加快建设中进一步改善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。按照“小县大城关”的总体思路,通过调整县城控制区总体规划,完成县城环城路建设,完善县城路网,推动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4平方公里。通过建设江滨公园六期、儿童公园、体育馆、污水管网二期,改扩建自来水厂,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配套。通过推进湖滨名城、世纪豪庭等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,进一步优化县城人居环境。通过完善城区卫生和绿化管理制度,强化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力度,打击违法建设行为,塑造“文明、整洁、有序”的县城新形象。 小城镇综合改革不断推进。出台《南靖县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,明确各镇(区)“十二个一”的建设目标;设立1000万元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,拨付两个100万元,推进靖城镇(高新区)市级试点和龙山镇县级试点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。两个试点镇项目建设进展顺利,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。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。完成龙山涌北等省、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,涌北村被确定为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。投入1510万元,完成50个村的“村容整洁”工作,建设户用沼气池3000口,配套改厕750户。投入1680万元,完成12个危桥改造项目,进一步消除全县桥梁安全隐患。投入1000万元,完成30公里农村公路“上衔下延”建设。投入4265万元,实施十大水利项目和132处水毁修复工程,解决1.5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。井仔湖山等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。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国家电气化工程验收。 过去的一年,发展成果在民生优先中进一步体现 惠民举措更加有力。10件8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。家电、汽车、摩托车下乡和种粮、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,农民直接受益1645万元;义务教育“两免一补”、中职涉农专业及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免学费等政策有效落实,受惠学生4万人次;投入1341万元,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41个,发放库区移民直补800万元,受益移民5.9万人次。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在就业保障上,通过举办培训、举行招聘会、完善招工奖励机制等措施,新增就业4023人,其中下岗再就业762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49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58%。在养老保障上,新建3个镇级敬老院、2所幸福园、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;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484人,总数达2.9万人,支付养老金9192万元。全面开展省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,参保率达96.8%;60周岁以上的农民群众从2010年10月起每月享受65元的基础养老金;2010年以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66元。在医疗保障上,扩大城乡医保补偿范围,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,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97人,总数达2.98万人,支付医疗保险3366.5万元;提高新农合补偿比例,参合率达100%,补偿范围全市最广,县域内补偿比例全市最高,并且免费为2.8万名参合农民进行健康体检。在住房保障上,投入225万元实施“造福工程”,共搬迁250户900人;投入7800多万元,建设613套安置房和廉租房,向41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助50万元。在救助保障上,支付城乡低保、五保金1197万元;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,共救助了2.8万人次;实施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,发放救灾救济款302.7万元、慈善救助款185万元,老年人、残疾人和困难对象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。在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上,投入320万元,新建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;增加投入200多万元,提高现任村两委补贴和离任村主干固定补助,实施村主干绩效奖励;投入46.8万元,为156名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下村两委办理社会养老保险。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作程序,推行阳光决策,实现村事民定;推行阳光村务,实现村情民知;推行阳光执政,实现村官民督;推行阳光财务,实现村财民管。 社会事业更加进步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,投入1.42亿元,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项目53个,已竣工6个;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,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,义务教育、高中、职业和特殊教育均走在全市前列,“两项督导”以全市最高分通过省级评估考核,县职教中心被评为“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”,南靖一中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、南靖一职校争创全国重点中职校均通过省级验收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,县图书馆改造、文化馆和博物馆搬迁顺利完成,新增1个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25个农民健身场所,新改建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6个农家书屋。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升,南靖运动员获省运会皮艇赛冠军,特教学校4名学生在全国特奥运动会上取得3金1银的好成绩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,县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,9个镇级卫生院改扩建基本完成;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、疾控能力、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,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复审;县计生服务站、金山计生服务所争创国家级示范站所顺利通过省计生委验收。大力实施“蓝天、青山、绿水”工程,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深入推进,我县森林覆盖率和环保工作保持全市第一,荣获“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”称号,靖城、丰田、龙山被评为省级绿色乡镇,书洋镇及塔下村、官洋村分别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。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,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,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二轮县志修编顺利完成,人事编制、妇女儿童、老干老龄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新闻出版、统计、物价、档案、地震、气象、残联、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。 城乡社会更加稳定。“平安建设”成效明显,全县所有镇(区)均达到平安标准,连续六年保持省级“平安县”称号。信访工作扎实有效,全县越级上访人数持续降低。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,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。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,强化安全隐患源头治理。国防动员、优抚安置、双拥共建、民兵预备役、人防、打假、反走私等工作持续加强。 过去的一年,政府建设在依法行政中进一步加强 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,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,全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职能,积极配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和开展专项调研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,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件、政协提案86件,办结率均为100%。深入贯彻国务院《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》,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,行政决策程序更加健全,行政权力规范工作全面推开。“五五”普法活动全面完成,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,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进,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完善,政务公开范围不断拓展。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,强化“重在提请、主动服务”,重建县行政服务中心,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7.9万件,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、服务群众的质量。深化政府采购管理,全年政府采购节支169万元,节支率达9%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认真执行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》,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;强化行政监察、审计监督,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,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。 各位代表,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,为“十一五”规划实施画上圆满的句号,为南靖“十二五”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。 “十一五”是我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。GDP、人均GDP、财政总收入、地方级财政收入、工业总产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,年均增长分别为13.5%、15.5%、21.6%、30%、22.8%和25.7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162.6亿元,是“十五”期间的3.5倍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出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6.7:39.6:23.7调整为29.9:39.9:30.2。 “十一五”是我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五年。开工建设龙厦铁路和漳州南联络线、沈海复线南靖段;累计投入10.5亿元,完成山梅公路改造,建成农村水泥路892公里和农路“上衔下延”110公里,实现“村村通”目标。累计投入1.2亿元,完成43座危桥重建或加固维修,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、出行险问题。累计投入7.9亿元,完成县城环城路、污水处理厂、垃圾无害化处理场、自来水厂二期改扩建、公园及夜景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建设。累计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3.3亿元,建设防洪排涝渠道168公里,发展节水灌溉8万亩,解决农村8.38万人安全饮用水问题,治理水土流失10万亩,完成河道清淤36.6公里,推动农村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由“五年一遇”提高到“二十年一遇”。高新区、丰田项目区、靖城新区、福建土楼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,承载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。 “十一五”是我县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五年。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,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,“三个中心”、“六大员”等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,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。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,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加强。财税、行政管理、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取得较大进展,资本、土地、产权、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。成立土楼管委会、城管局、效督办和招商办;开展“双述双评”活动,规范公务员津补贴,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,完善绩效考评机制。对外开放深入推进,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.32亿美元,是“十五”期间的2倍。 “十一五”是我县惠民利民力度最大的五年。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19个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.95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8%以内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.9%和10.5%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;筹建全市第二家县级慈善总会,筹集善款2080万元,实施十大慈善扶持项目。新建经济适用房153套1.37万平方米、廉租房430套2万平方米。 “十一五”是我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。福建土楼“申遗”成功,成为全国第36个、全省第2个世界遗产;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”。我县还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县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、全国生态示范县、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、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、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,以及全省双拥模范县、全省“双高普九”县、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县,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先进单位、省级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。
|
- 编辑人:漳州站 责任编辑:蒲怡丹 标签:
- 打印
- 收藏
- 发给好友
-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