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置沿革
www.fjnjnews.cn 2014-08-05 16:07 来源: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
一、隶属 南靖县地域商代属扬州,周和春秋为七闽地,战国为越地,即百越族居住区。 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秦征服百越族及其边境其他民族后,全国分为36郡(后扩建为46郡),闽越故地被划为闽中郡,南靖属之,南靖第一次被纳入行政区划。 秦灭亡后,在楚汉之争中,由于无诸和徭弃楚从汉,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后,便封无诸为闽越王。今南靖一带属闽越国辖地。 汉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,汉廷为强化闽越故地统治,在闽越故地建置冶县,东汉时更名为侯官县,隶属会稽郡,县治在冶(即今福州)。冶县是福建最古老的县,南靖属之。 三国·东吴永安三年(260年),会稽郡南部另建置建安郡,南靖属建安郡侯官县。 晋太康三年(282年),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,析建安郡部分地域建置晋安郡。晋安郡设置晋安等8县,南靖属晋安县。 南北朝·梁天监年间(502~518年),析晋安县地分建兰水县,南靖属之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,兰水县并入龙溪县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十二月初九日,析龙溪县南部原绥安县地域建置漳州,并置漳浦、怀恩2县。今南靖县大部分地域属漳浦、龙溪县。大历十二年(777年),汀州龙岩县归属漳州。漳州辖漳浦、龙溪、龙岩3县。今南靖辖地属3县交界地域。 元至治二年(1322年),析龙溪、龙岩、漳浦3县交界地域建置南胜县,隶属漳州路。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南胜县治迁至兰陵,改名南靖县,仍隶属漳州路。 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漳州路改为漳州府,南靖属之。 清顺治元年(1644年),明亡。福王朱由崧(弘光)立于南京,南靖属之。 顺治二年六月,郑鸿逵与黄道周等奉唐王朱聿健(隆武)于福州,南靖属朱聿健据地。 顺治三年十月,清大将军贝勒孛罗率兵平定闽粤,漳州归清,南靖亦归附。 清袭明制,漳州仍设府,隶属福建省布政司,南靖属之。 民国1年(1912年)废府、州、厅,福建省实行省、道、县3级地方政制。道的设置分为东路、西路、南路、北路4道;今漳州各县属西路道,南靖属之。 民国3年6月,全省依原辖区域设置闽海、厦门、汀漳、建安4道。南靖属汀漳道,道所在龙岩。 民国14年,废道。福建省实行省、县2级地方政制,各县直属福建省。 民国21年4月,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,成立闽南革命委员会,南靖属之。同年5月,龙岩、南靖、漳平交界处成立南平区苏维埃政府,南靖受其管辖有红畲、半岭、月水、迎坑等地;科岭成立靖北苏维埃政府,受其管辖有南靖、平和、永定、龙岩4县边区地带。 民国22年11月20日,以陈铭枢、蒋光鼐、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军为核心,联合国民党内一部分抗日反蒋势力,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,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即福建人民政府。同年12月11日,将福建划分为闽海、延建、兴泉、龙汀4省和福州、厦门2个特别市,南靖属龙汀省。 民国23年1月,由于蒋介石重点围攻及其他原因,福建人民政府失败。同年7月,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,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,南靖属第六区,区署在漳浦。同年,中共闽南特委在平和欧寮成立靖和浦县苏维埃政府,管辖南靖、平和、漳浦3县交界地带。 民国24年,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、1个市,原第六区改为第五区,南靖属之。 民国35年,南靖县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,区署在龙岩。 民国36年4月,全省行政督察区重新调整,南靖又归属第五行政督察区。至民国38年9月,南靖县行政区归属不变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福建重新划分行政区。1949年10月20日,原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,南靖属之。 1950年3月14日,第六行政区改为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南靖属之。 1950年9月14日,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,南靖属之。 1967年4月1日,龙溪地区专员公署瘫痪,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,南靖属之。 1968年5月,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,南靖属之。 1978年3月,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龙溪地区行政公署,南靖属之。 1985年5月14日,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,南靖属之。 至2013年,南靖仍属漳州市。 二、沿革 元代,南靖行政区划分为2坊10里72图。 明初沿袭元制,南靖行政区划分为2坊10里72图。明宣德七年(1432年),行政区划分渐减为1坊10里17图,后又改为1坊10里19图。正德十三年(1518年)析清宁、新安2里建置平和县,全县设置为1坊5里17图。 清初沿袭明制。乾隆七年(1742年),全县行政区划分为1坊5里27总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进行调整。民国初年,全县行政区划分为13个区;民国17年(1928年),扩大政区范围,13个区并成5个区;民国24年,政区范围再次扩大,改设为3个区。同年实现联保制度,全县划分为15个联保,150个保。次年保甲重新编查,设联保41个,甲241个;民国29年,撤销联保,实行区、乡、保、甲制度,全县仍划分为3个区,下辖20个乡、212个保、1909个甲。 民国32年,撤销区,设置乡、镇、保、甲,全县共划分为山城2个镇、14个乡,下辖184个保、1936个甲。 民国36年,葛山乡并入山城镇,全县行政区调整为2个镇、11个乡、下辖159个保、1588个甲。 1949年10月,南靖县人民政府成立时,为了支前工作需要,进行第1次行政区划分,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,下辖2个镇、13个乡,接管原国民党县政府的159个保和1588个甲。 其间进行13次行政区划分。至1989年2月17日,全县划分为6个乡、4个镇、1个场,下辖172个村民委员会、9个居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,1915个村民(作业)小组。 1991年,书洋乡析双峰村水头自然村设立上双峰村民委员会。全县设6个乡、4个镇、1个场,共有11个乡级政区,领导173个村民委员会、9个居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、1842个村民小组。 1992年,撤销金山乡、和溪乡、奎洋乡、南坑乡,设立金山镇、和溪镇、奎洋镇、南坑镇。龙山镇增设奎山村民委员会、锦山村民委员会;奎洋镇增设奎洋村民委员会。全县设8镇2乡1个华侨农场,共有11个乡级政区,领导9个居民委员会、176个村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。 1995年,南坑镇设立南丰居民委员会,金山镇设立金星居民委员会,全县设8镇2乡1个华侨农场,共有11个乡政区,领导11个居民委员会、176个村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。 1997年,山城镇增设江滨居民委员会、城郊居民委员会、奎洋镇设立永美居民委员会,全县设8镇2乡1个华侨农场,共11个乡级政区,领导14个居民委员会、176个村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。 1998年,书洋乡设立书兴居民委员会,梅林乡设立梅兴居民委员会,全县设8镇2乡1个华侨农场,共11个乡级政区,领导16个居民委员会、176个村民委员会、8个作业区。 1999年9月20日,丰田华侨农场设立丰田镇建制,下设3个居民委员会、6个村民委员会,全县设9镇2乡,共11个乡级政区,领导19个居民委员会、182个村民委员会。 2000年,撤销书洋乡、梅林乡,设立书洋镇、梅林镇。龙山镇增设马山居民委员会。全县共有11个镇级政区,领导20个居民委员会、182个村民委员会。 2003年1月13日,山城镇荆西、荆江、人民、新民、中山、解放、江滨等7个居民委员会撤并整合为荆江、中山、解放、江滨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。全县共有11个镇级政区,领导17个居民委员会、182个村民委员会。 2007年4月11日,撤销丰田镇桥东居民委员会。同年11月30日,靖城镇尚寨村析十四、十五两组建立靖安村民委员会。全县共有11个镇级政区,领导16个居民委员会、183个村民委员会。 2012年,丰田镇增设桥东社区居委会,其他各镇(区)行政区划不变。全县共有11个镇级政区,领导17个居民委员会、183个村民委员会。 至2013年,全县行政区划不变。 三、县治 元至治二年(1322年)建置南胜县时,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,即今平和县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。至元六年(1340年),县治北迁琯山之阳,此地为群山密林所抱,“地僻多瘴”,且县民依林时反,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县治再北迁40公里于双溪口之北兰陵(即今靖城)。因地处福建南陲,且屡寇不靖,故把南胜县改名为南靖县,意为“南方之静”,以兆佳祥。 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,因县治所在地地势平坦,城池多次被农民起义军攻克,知县林挺春便募款在大帽山下(今南靖县第四中学附近)建新城。治所移居新城后不久,由于居民不愿迁往,于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迁回旧城。 民国14年(1925年),靖城由于常受水患,知县张瑶渠又在大帽山下重建新城,但搬迁1个月后,发现此地水质不好,又搬回旧城。民国27年7月,县长高恺鉴于靖城紧连漳州平原,易受日本侵略军飞机骚扰,遂又把县治西迁山城至今。 |
- 编辑人:漳州站 责任编辑:蒲怡丹 标签:
- 打印
- 收藏
- 发给好友
-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